首頁 公告事項最新消息

 
新聞 News更新/演講日期:2022-12-26
【媒體報導】台中生態綠築城市走讀 訪珍稀動植物、看永續設計
發佈人:鄭思芸 / 
瀏覽人數:394 

台中生態綠築城市走讀 訪珍稀動植物、看永續設計

稿源:2022-11-24/天下/微笑台灣/秦雅如、王星鑑

想要親近自然,可不一定要上山下海,在台中市區內就有豐富的生態景點!想要把全台灣各區域不同的低海拔植物繞一圈嗎?那就走一趟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想看到珍貴的保育類食蛇龜嗎?那就來到中興大學裡的自然史博物館。走完這些還不夠嗎?那就前往知名地標臺中國家歌劇院,看伊東豊雄的建築會呼吸。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台灣低海拔植物濃縮精華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是許多人校外教學或者親子旅遊去過的地方,但是也很多人不知道,就在本館對面的植物園,是認識台灣植物生態的寶庫。由植物專家以生態設計的方式所規劃的植物園,把全台灣的低海拔植物分布以分區的方式做了完整的呈現,除了北中南以外,還有隆起珊瑚礁區、蘭嶼區、海岸林區、台東蘇鐵區、季風雨林區,以及一座熱帶雨林溫室。

當天由胡維新博士帶著我們來一趟植物之旅,他羨慕地說現在的學生很幸褔,這個植物園已經成為中部地區相關科系修植物分類學最重要的戶外教學場所,不像他以前學生時代只能看標本。

入口處首先看到的是隆起珊瑚礁區,原分布在恆春半島社頂公園一帶,所呈現的是植物與礁體攀附共生的生態系;而蘭嶼因為受到黑潮經過的影響,造成島上發現的植物都與台灣大不相同;至於會有台東蘇鐵是廣東的蘇鐵被當作台灣蘇鐵的一場百年誤會,後來只好把源自台東、真正的台灣原生種稱為台東蘇鐵。

熱帶雨林溫室區是整個植物園裡最顯著的地標,設計成開放式系統,透過環繞的百葉窗、煙囪效應來散熱,加上水瀑,營造出熱帶雨林的環境。它有豐富的森林層次,更是重要的食物來源,但是在人類的過度開發下,熱帶雨林正在快速消失。

整座植物園大約有500種植物,每一個生態區都因地理、氣候、洋流等自然條件所造就,繞一圈就認識了全台灣的植物分布。

興大自然史博物館 認識保育類食蛇龜

走進中興大學生命科學大樓,和一般學校的系所有點不一樣,一樓的挑高空間有一面「生態櫥窗」,順著「台灣生態迴廊」走上二樓,是今年七月剛開幕的「興大自然史博物館」,館內展示著豐富的動植物標本,生命科學院各專業領域的老師捐出他們的珍藏,其中包括三年前因病離世的吳聲海教授生前極力保育的台灣原生種食蛇龜。

食蛇龜是台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生長在林間或田邊,聽名字以為牠會捕食蛇,其實不然,食蛇龜屬於雜食性,喜歡吃蚯蚓、昆蟲或腐肉,據說名字的由來可能是剛好被撞見牠正在吃死掉的蛇而來。

食蛇龜曾是台灣常見的物種,目前卻已是一級保育類動物。和許多其他物種因棲地遭受破壞而銳減的狀況不同,牠們的減少主要來自因商業炒作而大量捕捉與走私,吳老師長期收容照顧那些被查緝的食蛇龜,卻仍不敵牠們消失的速度。

鄭任鈞助理教授接下吳老師的使命,繼續推動食蛇龜保育計畫。這個計畫自2016年起得到日月光集團的長期贊助,鄭老師認為,企業的支持對於學校能持續進行保育工作非常重要,畢竟不管是收容、野放、調查、研究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經費,目前鄭老師也已開始著手規劃食蛇龜的復育工作。

整座「興大自然史博物館」當然不只可以認識食蛇龜,除了做為教學、實習場域,更開放社會大眾參觀,要以生物多樣性的展示來推動生態教育。

 

  

 

臺中國家歌劇院 史前遺址上的仿生綠建築

由日本名建築師伊東豊雄打造的臺中國家歌劇院,不只是一座有設計感的建築,更融入綠建築和仿生概念。今年,館方更提出「綠色劇場」的理念,從節能管理到表演節目都持續關注永續議題。

二樓的大劇院前廳也值得駐足。對外的牆面會看到許多小圓窗,稱為「呼吸孔」,就像是人體皮膚的毛細孔。白天,是從外面透進來的自然採光;夜晚,小圓窗透出歌劇院內的光線,向外發出不同明暗的光芒,讓歌劇院彷彿得以透過呼吸孔與城市一同呼吸。

陽光、空氣、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設計元素。如河道般的流水意象從建築外延伸到室內,水的流動象徵生生不息,走進一樓大廳,會發現整座建築如同大自然的樣貌,洞穴般的曲牆呈現出人類最原始的生存方式。仔細看,地面上有許多出風口,這是輻射冷卻地坪的節能巧思,底下鋪有冰水管線,不僅可以大幅降低空間溫度,還能透過地板的出風口送出冷空氣到2米高,比起傳統由上而下的吹送方式更節省能源。

頂樓規劃成空中花園,花圃之間凸出的白色「火山口」是整個歌劇院曲牆的最頂端,巧妙遮住了機電設備、逃生梯等設施,沿著火山口種植的爬牆植物薜荔,讓植栽和建築融為一體,成為民眾最愛拍照取景的地方。

歌劇院周圍的植栽也經過精心設計,四季的樹種讓每個季節都有繁花盛開。除了歌劇院本體,館方還有一條導覽路線帶民眾走訪周邊街區,其中最重要的景點莫過於惠來遺址。事實上,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的位置都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惠來遺址的範圍,除了將挖掘出來的古物移存至科學博物館之外,小來公園現地保留考古遺跡,希望能延續整個歷史脈絡。當在談SDGs永續發展的時候,應該先回來認識我們所在的土地,而這正是臺中國家歌劇院努力在做的事。

(看原文請點選連結)